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的癥狀是什么?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怎么治療?

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

  糖尿病(DM)性植物神經紊亂臨床常見,其起病隱匿,表現復雜,早期易誤診、漏診,辯證可分別歸屬于“脘痞”、“嘔吐”、“泄瀉”、“淋證”、“癃閉”、“汗證”等諸范疇。DM性植物神經紊亂,由于患者血糖長期增高,糖代謝障礙,山梨醇途徑活躍,神經細胞肌醇減少和Na+-Ka+-ATP酶活性降低,導致神經細胞動作電位急劇下降,生理生化過程紊亂及電解質失衡;再加上脂類代謝障礙和微血管病變等,最終導致神經結構和功能異常,而引發DM性腦病、脊髓、顱神經、周圍神經和植物神經病變。植物神經紊亂常與周圍神經病變并存。病變可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傳入支、中樞或傳出支,也可在感受器或效應器。DM性植物神經紊亂與DM性其它神經病變一樣,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血糖控制不良,并與患者時間有關。DM性植物神經紊亂表現于多器官系統,但以心血管系統常見,其次為膀胱和胃腸道。

  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是Ⅰ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一,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錄

1.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有哪些典型癥狀
4.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應該如何預防
5.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的常規方法

1.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神經病變包括自主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慢性并發癥,患病率為20%~95%,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的心臟植物神經病變甚至導致猝死。

  總體上,外周神經病變包括植物神經病變,與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病程及年齡密切相關。高血糖介導糖化終末產物形成過多、自由基增加過多、多元醇旁路活性增加、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多聚(poly)ADP核糖基氧化過度及神經元損傷相關基因激活等綜合機制,導致神經病變發生或發展。 心臟植物神經病變可造成心肌代謝異常。早期,心臟去甲腎上腺素介導的代謝增強,線粒體氧化應激增加,鈣依賴細胞凋亡可致心肌損傷。

  匈牙利研究者在同卵雙胞個體中比較了環境因素(如生活方式等)對糖尿病患者心臟植物神經病變的影響,結果顯示,在排除基因背景因素后,不同生活環境對患者神經病變及壓力發射感受敏感性產生顯著影響。

  英國牛津大學磁共振中心一項糖尿病神經病變對患者中樞低血糖感知影響的研究發現,大腦皮質后島區域為接受疼痛刺激和感知疼痛的結合區域;前皮質可能為感受疼痛及情緒反應的更高中樞;糖尿病狀態可能導致上述區域受損,從而影響疼痛感覺。該研究結果為首次報告,其生理和病理意義有待進一步闡明。

2.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是1型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病,同時嗎,也可伴發其他并發癥,如:

  1、感染

  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狀態有利于細菌在體內生永生殖,同時高血糖狀態也抑制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見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

  2、酮癥酸中毒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多發生于胰島素依靠型糖尿病未經治療、治療中斷或存在應激情況時。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嚴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天生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進入肝臟氧化,其中間代謝產物酮體在血中的濃度明顯升高,而肝外組織對酮體的運用大大減少,導致高酮體血癥和尿酮體。由于酮體是酸性物質,致使體內發生代謝性酸中毒。

  3、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也稱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癥,是糖尿病常見而難治的微血管并發癥,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4、心臟病變

  糖尿病人發生冠心病的機會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見的有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5、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是指糖尿病在神經系統發生的多種病變的總稱。它包括植物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四面神經系統等等。其中糖尿病四面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合并癥。四面神經病變又分為多發神經病變和末梢神經病變。病變可單側,可雙側,可對稱,可不對稱。突出表現為雙下肢麻痹,脹痛、伴有針刺樣、燒灼樣異常感,很難忍受。有的患者可出現自發性特疼痛閃電樣痛或刀割樣痛

3.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有哪些典型癥狀

  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表現于多器官系統,以心血管系統常見,其次為膀胱和胃腸道。常出現如腹瀉、頑固性便秘、惡心、腹脹、下肢局部水腫、多汗、少汗和排尿延緩等。這些表現常與血糖濃度及患病時間呈正相關。

  1、心血管系統:可出現靜息時心動過速, 體位性低血壓以及無痛性心肌梗死等。

  2、胃腸系統:常出現胃排空遲緩,糖尿病性腹瀉與便秘,有的糖尿病患者表現頑固性腹瀉或便秘等。

  3、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的表現有哪些:泌尿生殖系統,糖尿病病程20年以上者常有膀胱植物神經病變。患者對膀胱充盈感減弱或消失,排尿力減弱,排尿不盡,可發生尿失禁,易發生反復尿路感染,并可波及腎臟,引起腎盂腎炎,甚至腎功能衰竭。

  4、瞳孔調節異常: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病變者,瞳孔縮小且外形不規則,雙側不對稱,不等大,對光反射較遲鈍,有時可見阿-羅氏瞳孔(瞳孔縮小,對調節有反應,對光則無反應。

  5、汗腺分泌異常: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的患者往往感下肢寒冷,上半身、頸、頭部常呈代償性多汗,尤其運動后或在溫暖環境中易出汗,有時誤診為低血糖癥。有的病人進食時頭頸等上身多汗,甚則大汗淋漓。

  6、血管運動調節異常:由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皮膚內血管對溫度反射性收縮與舒張的調節失常,此種病人受冷刺激時下肢及足感覺刺痛,受熱刺激時不易引起血管舒張而發汗。當交感神經完全損傷時,血管擴張,故腳趾常暖于手指,血管長期擴張,收縮張力低下時通透性增加,易發生水腫。

4.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應該如何預防

  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在預防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控制血糖,補充維生素制劑

  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與持續高血糖引起代謝紊亂有關,用胰島素治療或胰島素移植,可防止、甚至或使病變逆轉,此外,適當補充維生素制劑有一定益處。

  對于胃張力下降者

  應少量多次進餐,并配合應用胃動力藥物治療,如胃復安、嗎丁啉或西沙比利等。對頑固性腹瀉者:可用次碳酸鉍、復方苯乙派啶、易蒙停等止瀉藥。也可用中藥附子理中丸等藥物,對膀胱尿潴留者:可采用恥骨上按摩,每天3~4次,較重病人可用氨甲酰膽堿(烏拉膽堿)0,25mg皮下注射,必要時留置導尿(保留導尿管)。

  對體位性低血壓者

  應注意在起床或站立時要動作緩慢,避免猛起身,猛站立。

5.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糖尿病神經病變包括自主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慢性并發癥,患病率為20%~95%,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的心臟植物神經病變甚至導致猝死。在診斷上,根據臨床癥狀結合相關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一、神經肌電圖檢查

  神經肌電圖檢查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診斷有一定價值,可發現亞臨床神經損害,在糖尿病早期,甚至出現臨床癥狀之前已有明顯變化,故有早期診斷價值。

  二、心血管自主神經損傷的有關檢查

  1、深呼吸時心搏間距變化測定。

  2、乏氏動作反應指數測定。

  3、立臥位心搏間距(立臥差)測定。

  4、30/15比值的測定 即站立后第30次與第15次心搏R?R間期比例測定。

  5、臥立位血壓改變測定。

  6、握拳升壓試驗。

  7、瞳孔反應試驗。

  三、胃腸自主神經功能檢查

  ①胃排空測量:目前以胃排空的閃爍圖最敏感且能用于臨床的方法。

  ②測壓法可發現近端胃和胃竇部動力減低,持續低幅胃竇運動,高幅幽門收縮。

  ③胃電圖。

  四、膀胱功能檢測

  膀胱超聲測定殘余尿量,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膀胱殘余尿量增加。尿流動力學檢測。用尿道流量計、膀胱測壓、神經傳導速度和國際前列腺癥狀計分(IPSS)來評價尿道-膀胱的自主神經功能可發現異常。

6.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病人的飲食宜忌

  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在臨床上常表現為頑固性的間歇性無痛性腹瀉,夜間發作較白天發作多見,可與便秘交替出現,而大便檢查無特殊結果。它的發病機制可能與內臟神經功能嚴重失調、維生素B族缺乏、腸道小動脈病變、血流障礙腸壁缺血等有關。在飲食治療上分對因和對癥治療:

  良好地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對因治療的唯一方法。長期血糖控制不得力,容易導致小血管病變,且發展迅速。腸道腹瀉、便秘癥狀往往與血糖控制的好壞成正比,因此,在臨床工作中營養醫生非常注重患者血糖水平及其穩定程度,把良好的血糖水平作為飲食控制好壞的終點指標之一。營養治療中計劃性飲食的目的就在于積極解決高血糖和有效地防止低血糖,使每日營養素的攝入符合或比較符合患者自身的正常代謝需要。科學飲食量需要個體化的營養計算,需要對飲食、藥物、運動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必然規律的體會摸索。

  飲食治療原則

  1、宜采用軟食或半流食,每日4~6餐。

  2、食物易消化,質地糯軟,無刺激性。

  3、蛋白質供給要充分,并富于維生素、微量元素,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B族及鐵元素。

  4、適當控制脂肪,不攝入多油食品、油炸和油煎食品。

  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的患者,在軟食基礎上,添加膳食纖維進行觀察,從服用少量開始逐漸補足,如由2.5克/次,1次/日,過渡到2次/日,全天5克;再過渡到3次/日,全天7.5克;至5克/次,3次/日,15克/日。

7.西醫治療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的常規方法

  1型糖尿病性植物神經紊亂的中醫治療主要根據癥候分型來選擇治療方藥。

  中氣下陷證

  主要表現為自汗出、小腹下墜、小便無力、小便滴瀝不凈,舌淡苔薄白。治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減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如果是由于腎氣虧虛導致的小便滴瀝,甚至癃閉,可選用濟生腎氣丸加減,但要注意補腎陰不可過用滋膩溫腎陽不可過用辛熱,利小便不可過用滲利,以平為期。

  大氣下陷證

  治療可用升陷湯以升提胸中大氣。使用升陷湯時要重用黃芪。可加用參附湯、及大劑量山茱萸。

  心陰心血虧虛證

  治療可用黃連阿膠湯加減以滋陰降火,寧心安神。如果主要表現為心氣心血兩虧者,可用歸脾湯加減以益氣補血,健脾養心。

  營衛不和,陰陽不調證

  治療可用桂枝湯、交泰丸等加減以調和營衛,交通陰陽。

  脾胃虧虛證

  主要表現為脘腹脹滿。納呆、嘔惡、臨廁努掙乏力等胃腸動力不足等癥狀可使用升陽益胃湯加減。

  腸胃痰飲證

  治療可用苓桂術甘湯加減以溫陽化氣,健脾走水。

  虛風內動證

  可用鎮肝熄風湯以鎮肝熄風湯加減滋陰潛陽。